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常识 > 服用中药 > 毒副作用
编号:10713550
浅谈(浅探)“中药无毒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
     壶中人前辈一篇《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》,学过中医的都认为说的有理,为什么牛道士先生会不解呢?难道中医理论是脱离群众的吗?

    这个板块叫做《医理探源》,不妨探一探“毒源”——

    汉语里的“毒”字,在下勉强一解,也不知是否给祖宗蒙了污,总知是尽力而为。为方便阅读,转引至此,重复莫怪。

    《说文》段注:“毒兼善恶之辞,犹祥兼吉凶,臭兼香臭也。”(毒者,厚也。古毒、厚叠韵。)

    《易》“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”。此谓“厚”民也。此是善辞。

    《诗经 邺风 北门》“王事敦我。”《毛传》“敦,厚也。”陆宗达先生云:“厚是指堆积起来使厚,不指恩泽、优厚。也就是说,国有王命役使的劳役,都堆在我的身上。”

    《素问 生气通天论》“味过于苦,脾气不濡,胃气乃厚。”景岳公云:“厚者,胀满之谓”。

    《素问 生气通天论》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景岳公云:“高梁既膏粱,肥甘厚味也。”“厚味,太过。”

    《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》“味厚则泄”,气“厚则发热”。教材中举例:“味厚则泄者大黄;气厚发热者附子。”大黄、附子之属皆因性太过,而有“毒”。

    余于今年五月,中药课观看饮片时,当时不知附子性烈,口尝黑顺片,但觉麻辣辛热甚是有趣,便将整片都吃下(后请教药工,知那片有近10克),但并未“中毒”,只是爱动静不下来,打篮球、跑步、练易筋经,精力体力得以大长。近几日北京降雪,气温5、6度,只在衬衣外套件马甲,便不觉甚冷。先师皇甫谧服寒食散,以至“隆冬裸袒食冰,当暑烦闷”那当真是服的过量,中了“毒”了。我服10克附子,却得药力相助,妙不可言,皆因不曾过量,则可以无毒也。

    再来探探西医之“毒源”——

    英吉利文toxic与poison同为“毒”之意,但有别。

    toxic,《牛津双解字典》训为poisonous,觉甚浅,再探—— toxic源于古代希腊文之toxon(“弓”之意,)及toxikos(箭毒),并由此派生出 toxicology (毒理学)一词。盖先有poison天生草木虫蛇之毒,后因人类活动(尤其宫廷暗杀)多提取poison并精炼之以害人,于是有toxic。中药之“毒”(天生草木虫蛇之毒)当不在toxic之属。毒理学的英文:toxicology,孳乳于toxic,故其所讲之“毒”,当是toxic。

    而poison一词源于拉丁语potio,意为“喝的行为;一种饮料;一定的液体剂量”,由古法语以pocion传入中古英语(约1300年)。poison词义的演变为:饮料(beverage)——液体剂量(liquid dose)——毒性的饮料(poison,poison ererage)。足见,西人对“毒”字的理解也不过“过量”而已。毒理学实验研究的奠基人Paracelsus(1493—1541年)曾言:“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.”(化学物质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具有毒性。)此一句毒理学界几乎无人不晓。

    无论汉语、英语、中医、西医,都认为“毒”是过量才导致的。掌握药物剂量的是医家,过量导致中毒的责任自也在医家,与中药和干?水(water)喝的多了,也会因渗透压异常而导致“中毒”,水有毒?“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”壶中人前辈之言不余欺也!, 百拇医药